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生成与实践

2021年12月27日 11:01  点击:[]

燕连福 王亚丽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P28人民是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其生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理论概括和内容总结,而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对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及人类如何发展的崭新回答。在这些回答中,蕴含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要由人民去奋斗”“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等丰富意蕴,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谁来共享、谁来奋斗、谁来发展”等时代问题。理解把握好这些深刻内涵,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生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P289-290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是在回答人的发展之问、人民幸福之问、民族复兴之问、人类发展之问中生成的,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第一,回答人的发展之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处于异化的状态,没有给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剥夺了人应该享有的生存权和自主权。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422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定及我国社会性质和任务的变化,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推动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从生产力水平低下到经济发展跃居世界第二的重大突破,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问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作为其主要特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命题。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P514 这不仅要解决好人民所思所想、急难愁盼的问题,更要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回答人民幸福之问。追求幸福是人类全部“行为的目的”。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从太阳城到新和谐公社,从世外桃源到大同社会,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观点最终陷入唯心主义泥潭。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幸福是以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为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P158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是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没有土地就没有任何幸福而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人民对于“拥有土地”的强烈愿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仍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摆脱贫穷落后、改善生活条件是人民的直接幸福诉求。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积极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努力实现人民谋求“改善生活”这一迫切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幸福诉求更加多样。人民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对精神生活充满了期待。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对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现实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特点。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P56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致力于实现人民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收入等方面的“硬”需要,更强调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要。总之,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变,人民的需要变得更加多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价值追求。第三,回答民族复兴之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P11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复兴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富强,才能彻底改变旧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实现民族复兴还有一段距离。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民族振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一步步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意味着要对民族复兴之问作进一步的回应和解答。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P274习近平把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第四,回答人类发展之问。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P404“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4]P404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使世界各地紧密联系,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既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又为世界各国加强联系推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纵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始终是在回答“人类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中不断向前推进的。从建党初期反对英法等帝国主义国际同盟到抗战时期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再到划分“三个世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毛泽东对当时的世界发展问题作出了回答。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结合世界发展形势,在科学判断“大战打不起来”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主张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扩大开放水平,促进共同发展。江泽民提出,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胡锦涛强调,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国人民的发展,更加强调要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7]P46不断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始终扮演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形象,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在解决人类发展上的智慧和力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要由人民去奋斗、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的时代命题,蕴含着人民目标论、人民主体论、人民共享论、人民民主论、民族复兴论、人类发展论等丰富内涵。第一,人民目标论: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7]P35习近平指出:“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8]P4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民生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的“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只有解决了小的“细胞”,大的“肌体”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的小事看成国家的大事、要事,在人民最关心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9]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而是应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中都要有所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二,人民主体论:发展动力是依靠人民。“为什么人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而“依靠什么人发展”则是其基本方法,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2]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评价主体,更是共享主体。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把民族复兴伟业向前推进。二是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长征路上的红军鞋、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小岗村的红手印等,都是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以史为鉴,习近平进一步强调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汲取人民智慧和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群众身上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7]P142第三,人民共享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0]P79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这里的“人民”指的是全体人民,既包括当代人也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二是全面共享。就共享的内容而言,不仅要共享物质层面的成果,还要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成果。三是共建共享。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要坚持共建与共享的统一,鼓励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进而实现人人享有。四是渐进共享。就共享的推进进程而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循序渐进实现共享。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把“蛋糕”做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举全民之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把“蛋糕”分好。实现共享发展首先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要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第四,人民民主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全过程参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11]P61-6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是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让人民公平享有和行使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二是制度全过程保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构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必备的制度体系,让人民在运行有力的制度保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来。三是民意全过程落实。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运行、文化发展和民生建设等顶层设计的谋划,还是水电气费、修桥铺路、垃圾分类等生活琐事的处理,都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汲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P70只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汇聚人民的力量,才能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五,民族复兴论:发展要由人民去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也不会自动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必须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敢于拼搏,艰苦奋斗,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12]P42“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2]坚持伟大梦想要由人民去奋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主力军。人民是我们党最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P4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让人民用实干成就梦想。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仍然要靠人民的拼搏和实干,仍然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民接力完成。要坚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13]三是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发展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4]P47-48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全体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精神力量。第六,人类发展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自古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强调世界应该共同发展,解决了“发展的担当”问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15]“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7]P202习近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应该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则,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共同促进地球村持久和平安宁,努力让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造福世界人民。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未来指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新的征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满足世界人民的期待,必须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第一,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P413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6]是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新的征程,我们要继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是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2]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政治保障。二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利益问题,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7]要坚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解决好地区、城乡、收入等方面的差距问题,不断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孕育形成的,是对于中国道路的全新阐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遵循。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一是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只有做大做强“蛋糕”,才能最终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二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18]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追求的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宏伟目标,这要求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现代化。三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到两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保障。四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现代化道路上,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推动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1]P267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走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道路。第三,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恩格斯指出,“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19]P605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到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党始终团结一切优势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领全体人民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凝聚起来,为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1]P64“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1]P64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一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聚各界力量。“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14]P273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不同信仰的成员集聚起来,动员他们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广泛共识。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必不可少。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用党的最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在多样性的认识中寻求更多一致性的共识。共识凝聚得越广泛,汇聚的力量就越牢固。三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圆心,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观为半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第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16]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是世界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不同。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天下为公”等理念,强调尊重各国彼此之间的差异,与各国和平共处。“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20]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强调平等相待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习近平指出,“今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选择就在我们手中,责任就在我们肩上。”[20]中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各国摆脱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走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的正确道路提供了价值支撑和价值准则。总之,无论是在全球治理还是人类社会发展上,世界各国都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导向。面向未来,面对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应该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跨越民族文化的分歧,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开放、互利共赢,反对对抗、封闭、零和博弈,不断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1).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20[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1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N].人民日报,2021-02-11(1).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11(2).

[16]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1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2).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N].人民日报,2021-01-30(1).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7(2).

(文章选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8期)



上一条:政法学院细化措施 多点发力 做好开学初学生工作 下一条: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郑晓阳法官来我院做讲座

关闭

宝鸡文理学院 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