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芸
(宝鸡文理学院思政部,陕西 宝鸡,721016)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校在专业性人才培养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要不断提升思政 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其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基于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 入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15-0139-01
当前,我国已全面迈入信息时代,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造 成的影响更大。随着这些热点问题的影响逐渐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课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如何适时地把握热点问题出现的时机,对其 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进行探寻,成为当前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灌输式方法进行主流思想的传输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能会涉及思政课、辅导员思政教育、学校其他思政工作等内容,这些教育活动普遍存在行政 命令特点,即强制性地将主流思想传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主流思想对大学生行为价值观及思想作风的塑 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如果单纯利用灌输方式,学生的学 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还会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具有负面影响的掩盖式教育方法
所谓“掩盖式教育”,是指在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普遍利用阻隔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消息封锁与隔离,不利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当前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探 究欲和求知欲,如果对他们隐瞒真相,学生会越来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发展下去,到了最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也会大打折扣[2]。在学生看来,学校中发生了负面事件,学生应具有知情权,如果学校一味掩盖,反而会丧失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逐渐对接受思政教育变得消极和被动。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实际上,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是在既定历史时期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一定时期内深层的社会矛盾。纵观众多社会热点问题的表现,很多事件都受到了群众的传播,有时还会受到别有用心的加工及散播,这样一来,事件本来的情况将会出现巨大改变,甚至造成真假难辨的效果,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淆,甚至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威胁。相反地,还有一些人积极弘扬社会正义,做出很多积极进取的行为,这些事件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应形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判断,同时,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也应积极面对和利用社会热点事件。下面主要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社会热点问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社会热点问题普遍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同时,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影响也会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会反映出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可以体现当今社会的基本思潮,反映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彰显他们的需求和共同利益。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热点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理解,对社会的现实性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一来,思政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深入生活实际,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体会其深刻含义。通常情况下,新时期的大学思政教育课程要求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参加团队工作等。显然,只重视知识传播的高校思政课堂与教育新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当前的社会问题渗入思政理论当中,结合理论知识拟定实际解决方案,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根本上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传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高校不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师生们普遍认为思政课对学习不重要,这直接造成思政教育效果不佳;第二,很多高校的思政教材内容滞后,多数内容只是对政治理论进行阐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情况下,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中,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将高校思政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找到最佳着力 点,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玮.浅谈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J].科教导 刊(上旬刊),2014(9):98,116.
[2]梁克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J].亚 太教育,2016(12):250.
作者简介:朱慧芸(1982— ),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