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周代 教 育 伦 理 对 我 国 教 育 伦 理 的 发 展 起 着 奠 基 和 导 引 作 用 , 主 要 表 现坚 持 教 育 入 世 和 教 育 为 社 会 发 展 服 务 的 价 值 取 向 , 建 立 完 备 的 教 育 体 系 和 实 现 教 育 公正 之 倡 导 , 注 重 教 育 的 全 面 发 展 和 培 养 文 武 双 全 的 人 才 等 方 面 。 其 对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产生 重 大 影 响 ,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是 对 周 代 教 育 伦 理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
关 键 词 : 周代 教 育 伦 理 ; 奠 基 导 引 ; 我 国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长 期 以 来 , 人 们 一 致 认 为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是 我 国 传 统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的 正 统 。 但 在 对周 代 教 育 思 想 进 行 研 究 的 过 程 中 ,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 周 代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是 我 国 传 统 教 育伦 理 思 想 的 源 头 , 它 对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对 我 国 传 统 教 育 伦 理 的 形成 和 发 展 起 到 了 奠 基 和 导 向 的 作 用 。
一
自 古 以 来 , 教 育 就 有 出 世 和 入 世 两 种 倾 向 。 所 谓 教 育 出 世 包 括 两 类 : 一 类 是 教 育为 宗 教 服 务 , 把 教 育 的 价 值 定 位 于 论 证 宗 教 的 合 理 性 , 把 宗 教 教 义 作 为 教 育 内 容 , 把教 育 学 生 成 为 坚 定 的 宗 教 信 徒 作 为 教 育 的 目 标 , 这 样 使 得 教 育 成 为 宗 教 的 附 庸 , 从 而脱 离 了 实 际 生 活 。 另 一 类 强 调 教 育 的 个 人 价 值 , 以 教 育 学 生 追 求 个 体 的 生 活 适 意 为 目标 , 崇 尚 个 人 奋 斗 , 而 对 于 社 会 需 要 和 社 会 生 活 采 取 蔑 视 的 态 度 。 所 谓 教 育 入 世 , 就是 教 育 为 国 家 政 治 经 济 服 务 ,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生 活 , 在 发 展 学 生 自 身 的 过 程 中 , 努 力 为国 家 和 社 会 做 出 贡 献 。
综 观 世 界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史 , 西 方 大 多 数 国 家 的 教 育 , 从 开 始 就 走 上 了 教 育 出 世 的道 路 , 以 致 于 在 中 世 纪 , 宗 教 神 学 统 治 了 教 育 , 教 育 成 为 宗 教 神 学 的 附 庸 。 在 资 产 阶级 革 命 后 , 教 育 又 走 上 了 出 世 的 另 外 一 端 。 然 而 , 在 我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始 终 保持 了 教 育 入 世 的 价 值 取 向 , 这 与 周 代 教 育 的 奠 基 作 用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
我 国 自 进 入 文 明 时 代 , 学 校 教 育 蓬 勃 发 展 。 夏 代 教 育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 以 射 造 士 ” ,注 重 培 养 武 士 ; 商 代 教 育 “ 以 乐 造 士 ” , 注 重 培 养 宗 教 人 士 ; 周 代 的 统 治 者 汲 取 夏 、 商两 朝 灭 亡 的 经 验 教 训 , 坚 持 教 育 入 世 的 价 值 导 向 , 把 教 育 作 为 推 动 社 会 进 步 和 国 家 发展 的 基 础 , 开 创 了 教 育 入 世 的 先 河。
重 视 教 育 的 社 会 责 任 , 把 教 育 作 为 化 民 成 俗 的 切 入 点 , 这 是 周 代 教 育 对 我 国 传 统教 育 伦 理 的 重 大 贡 献 。 周 人 对 教 育 的 社 会 作 用 十 分 重 视 , 将 其 作 为 国 家 治 理 的 切 入 点 。1963 年 出 土 于 陕 西 宝 鸡 的 《 何 尊 》 铭 文 日 : “ 乌 呼 ! 尔 有 唯 小 子 , 识 之 。 视 于 公 氏 ,又 尔 于 天 。 彻 命 。 敬 享 哉 ! ” 这 里 周 王 所 训 , 既 有 对 宗 族 子 弟 缺 乏 知 识 才 艺 的 忧 虑 , 也鼓 励 小 辈 们 奋 发 学 习 , 效 法 父 辈 为 周 王 朝 建 立 劳 绩 的 训 诫 。《 周 礼 》 和 《 学 记 》 中 ,特 别 强 调 教 化 人 民 , 要 从 教 育 入 手 , 可 见 重 视 教 育 已 经 成 为 周 代 统 治 阶 级 的 共 识 。 “ 发虑 宪 , 求 善 良 , 足 以 錬 闻 , 不 足 以 动 众 ; 就 贤 体 远 , 足 以 动 众 , 未 足 以 化 民 。 君 子 如欲 化 民 成 俗 , 其 心 由 学 呼 ! ” 化 民 成 俗 必 赖 于 学 , 其 法 乃 在 于 行 事 必 致 思 虑 , 用 人 必 求善 良 , 如 此 一 来 可 以 小 致 声 誉 。 然 不 足 感 动 民 众 , 训 服 众 人 。 要 想 服 众 必 须 礼 贤 下 士 ,体 恤 和 自 己 关 系 疏 远 的 人 , 即 使 如 此 , 仍 然 无 法 教 化 人 民 成 其 美 俗 。 因 此 统 治 者 欲 教化 人 民 移 风 易 俗 , 非 从 人 民 的 学 习 着 手 不 可 。 “ 古 之 王 者 , 建 国 君 民 , 教 学 为 先 。 《 兑命 》 日 : ‘ 念 始 终 典 于 学 ’ 其 此 谓 乎 ! ” 古 时 候 的 君 主 , 建 设 国 家 , 管 理 人 民 , 都 是 以教 育 为 优 先 、 为 最 主 要 的 工 作 。 《 尚 书 兑 命 篇 》 说 : 要 自 始 至 终 常 常 想 到 学 习 , 就 是这 个 意 思 。
教 育 不 仅 是 社 会 责 任 , 而 且 也 是 各 级 官 员 的 主 要 职 责 。 据 《 周 礼 》 记 载 , 由 于 历史 条 件 所 限 周 代 的 教 师 都 是 由 国 家 职 官 担 任 , 因 此 当 时 的 “ 师 ” , 既 是 行 政 首 领 , 是 分管 各 部 门 工 作 的 官 , 又 是 负 责 教 育 和 教 化 的 “ 师 ” , 官 师 合 一 。 《 周 礼 》 确 定 的 官 职 共有 348 个 , 而 带 师 的 官 职 33 个 。 这 在 当 时 历 史 条 件 下 , 对 于 保 证 教 育 的 发 展 具 有 一 定的 意 义 。 周 王 朝 对 于 教 育 的 重 视 程 度 远 远 高 于 夏 商 两 代 , 在 当 时 世 界 教 育 史 上 是 空 前的 。
儒 家 学 派 继 承 了 周 代 教 育 的 精 华 , 坚 持 教 育 入 世 的 基 本 立 场 。 作 为 “ 吾 从 周 ” 的孔 子 把 把 教 育 定 格 于 研 究 “ 人 事 ” 上 , “ 未 能 事 人 , 焉 能 事 鬼 ” , “ 未 知 生 , 焉 知 死 ” 。《 论 语 先 进 》 在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的 发 展 中 始 终 坚 持 教 育 为 现 实 服 , 教 育 人 们 为 国 家 建设 和 社 会 发 展 建 功 立 业 , 没 有 陷 入 宗 教 和 神 学 的 泥 潭 , 这 与 周 代 教 育 的 奠 基 和 儒 家 教育 对 周 代 教 育 的 继 承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
儒 家 学 派 继 承 了 周 代 教 育 “ 化 民 成 俗 ” 的 社 会 功 能 , 把 成 德 教 育 作 为 教 育 伦 理 的精 神 前 提 。 儒 家 认 为 , 教 育 的 价 值 就 是 使 人 成 德 , 成 德 之 教 是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的 核 心 。成 德 之 教 就 是 以 培 养 符 合 社 会 需 要 的 具 有 德 性 修 养 的 有 德 之 人 为 目 标 的 教 育 , 也 就 是培 养 “ 伦 理 人 ” 的 教 育 或 培 养 “ 道 德 人 ” 的 教 育 。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的 成 德 之 教 , 就 是 通过 教 育 使 人 加 速 变 善 , 为 其 一 生 发 展 奠 定 良 好 的 德 性 基 础 。
在 教 育 为 什 么 可 以 使 人 成 德 , 怎 样 使 人 成 德 的 问 题 上 , 儒 家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从 人性 为 切 入 点 , 提 出 了 许 多 观 点 。 孟 子 主 张 人 性 生 来 就 是 善 的 , 《 孟 子 告 子 上 》 : “ 人 性之 善 也 , 犹 水 之 下 也 , 人 无 有 不 善 , 水 无 有 不 下 ” 。 “ 性 善 ” 决 定 了 人 通 过 教 育 可 以“ 从 善 ” 、 “ 向 善 ” , 对 于 个 体 来 说 就 是 成 德 。 “ 性 善 论 ” 成 为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精 神 的 立 论基 础 。 荀 子 是 性 恶 论 者 , 他 认 为 人 性 本 恶 , 若 随 人 性 发 展 , 必 然 为 非 作 歹 。 但 人 可 以通 过 教 育 驯 化 本 性 使 之 为 善 。 汉 代 大 儒 董 仲 舒 反 对 孟 子 的 “ 天 赋 道 德 论 ” , 提 出 人 先 未善 , 但 教 化 可 使 人 “ 致 善 ” 的 观 点 , 在 他 看 来 , 教 化 是 性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 对 于 人 的 成德 具 有 巨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宋 代 儒 家 杰 出 代 表 张 载 认 为 , 教 育 的 目 的 就 是 变 化 人 的 气 质之 性 , 恢 复 本 然 善 性 , 最 终 达 到 圣 人 境 界 。 他 认 为 人 之 本 然 之 性 , 即 天 地 之 性 无 不 善 ,只 是 因 为 气 质 之 性 的 蔽 障 、 阻 塞 而 有 不 善 。 为 了 使 人 为 善 , 就 必 须 通 过 教 育 、 学 习 、变 化 气 质 , 返 本 为 善 。 “ 为 学 大 益 , 在 自 求 变 化 气 质 , 不 尔 皆 为 人 之 蔽 , 卒 无 所 发 明 ,不 见 得 圣 人 之 奥 。 故 学 者 先 须 变 化 气 质 , 变 化 气 质 与 虚 心 相 表 里 。 ”明 代 儒 学 家 王 阳明 认 为 人 性 皆 善 , 到 后 来 习 于 善 为 善 , 习 于 恶 为 恶 , 良 知 是 道 , 教 育 在 于 致 良 知 。 由此 可 见 , 儒 家 学 派 建 立 在 性 善 论 基 础 上 的 成 德 之 教 , 由 儒 家 创 始 人 孔 子 开 启 , 通 过 各个 历 史 时 期 代 表 人 物 的 不 断 创 新 , 形 成 了 成 德 教 育 的 一 种 独 特 发 现 和 独 特 设 计 , 对 于我 国 传 统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 发 挥 了 导 向 和 指 引 的 重 要 作 用 。
二
建 立 完 备 的 教 育 体 系 , 是 实 现 教 育 发 展 的 基 本 前 提 。 在 “ 学 在 官 府 ” 的 奴 隶 社 会 ,建 立 完 全 的 公 平 教 育 是 不 可 能 的 。 但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 实 现 教 育 的 相 对 平 衡 是 能 够 实 现的 。 据 旧 籍 所 载 周 代 教 育 体 制 比 较 完 备 , 不 仅 贵 族 子 弟 享 有 各 级 教 育 的 权 利 , 即 使 是平 民 也 不 乏 受 教 育 的 机 会 , 这 成 为 我 国 教 育 公 平 的 开 端 。
西 周 贵 族 子 弟 的 教 育 场 所 叫 国 学 , 国 学 有 小 学 和 大 学 。 《 大 戴 礼 记 保 傅 》 日 “ 及太 子 少 长 , 知 妃 色 , 则 入 小 学 。 小 者 所 学 之 宫 也 。 ” 学 生 入 学 时 间 与 家 庭 政 治 地 位 有 直接 关 系 。 王 候 太 子 入 学 年 龄 为 8 岁 , 公 卿 、 大 夫 之 子 入 学 年 龄 为 10— 13 岁 , 众 子 及 平民 子 弟 入 学 年 龄 为 15 岁 。 小 学 教 育 是 以 “ 德 、 行 、 艺 、 仪 ” 为 内 容 的 德 行 教 育 , 实 际上 是 关 于 奴 隶 主 贵 族 道 德 行 为 准 则 和 社 会 生 活 知 识 技 能 的 基 本 训 练 。 西 周 的 大 学 教 育有 一 定 的 资 格 限 制 , 只 有 少 数 符 合 资 格 的 人 才 能 享 受 大 学 教 育 。 大 学 的 学 生 一 类 来 自按 身 份 入 学 的 贵 族 子 弟 。 一 类 来 自 经 过 一 定 程 序 推 荐 和 选 拔 的 平 民 中 的 优 秀 分 子 。 大学 入 学 年 龄 王 大 子 为 15 岁 , 其 他 人 20 岁 入 学 。 据 《 学 记 》 记 载 大 学 学 制 9 年 。 大 学的 教 育 内 容 服 从 于 培 养 统 治 者 的 需 要 , “ 国 之 大 事 , 惟 祀 与 戎 ” ,祭 祀 需 要 礼 乐 军 事 需要 射 御 , 因 此 大 学 分 科 教 学 , 以 礼 乐 为 主 射 御 次 之 。周 代 的 平 民 教 育 , 主 要 在 称 为 “ 塾 ” 、 “ 庠 ” 、 “ 序 ” 的 “ 乡 校 ” 进 行 。 《 礼 记 学记 》 日 “ 古 之 教 育 , 家 有 塾 、 党 有 庠 、 术 有 序 , 国 有 学 。 比 年 入 学 、 中 年 考 校 。 一 年视 离 经 辨 志 , 三 年 视 敬 业 乐 群 , 五 年 视 博 习 亲 师 , 七 年 社 论 学 取 友 , 为 之 小 成 ; 九 年知 类 通 达 , 强 立 而 不 反 , 为 之 大 成 。 ” 由 此 可 见 , 周 代 已 经 有 比 较 完 备 的 教 育 体 系 。 一家 设 有 私 塾 , 一 党 设 有 庠 ( 五 百 家 为 党 ) , 一 遂 设 有 序 ( 一 万 两 千 五 百 家 为 遂 ( 术 ) ) ,一 国 之 中 设 有 太 学 。 每 年 都 有 新 生 入 学 , 隔 年 考 试 一 次 。 入 学 一 年 后 , 考 经 文 读 句 ,辨 别 志 向 所 趋 ; 三 年 考 察 学 生 是 否 尊 重 专 注 于 学 习 , 乐 于 与 人 群 相 处 ; 五 年 考 察 学 生是 否 博 学 笃 行 , 亲 近 师 长 ; 七 年 考 察 学 生 在 学 术 上 是 否 有 独 到 的 见 解 及 对 朋 友 的 选 择 ,这 时 候 可 以 称 为 小 有 成 就 。 九 年 时 知 识 通 达 , 能 够 触 类 旁 通 遇 事 不 惑 而 且 不 违 背 师 训 ,就 可 称 之 为 大 成 。《 周 礼 · 大 司 徒 》 之 职 日 : “ 正 月 之 吉 始 和 , 布 教 于 邦 国 都 鄙 , ” 乃 施 教 法 于 邦 国 都鄙 , 使 之 各 以 教 其 所 治 民 , ” 以 乡 三 物 教 万 民 而 宾 兴 之 , ” 则 令 教 官 正 治 而 致 事 。 ” 其 下属 官 小 司 徒 、 乡 大 夫 、 乡 师 、 州 长 、 党 正 、 族 师 诸 人 之 职 责 , 则 是 按 大 司 徒 之 职 分 级落 实 , 层 层 贯 彻 。 由 此 看 来 , 周 代 的 教 育 网 络 是 比 较 完 备 的 。
儒 家 学 派 继 承 和 发 展 周 代 教 育 公 平 思 想 , 推 行 有 教 无 类 的 教 育 公 平 理 念 。 人 性 平等 是 儒 家 有 教 无 类 的 教 育 公 平 理 念 的 理 论 依 据 , 儒 家 学 派 坚 信 人 性 平 等 , 以 “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 作 为 其 理 论 依 据 。 在 儒 家 看 来 , 人 性 是 天 赋 的 , 所 以 是 平 等 的 , 因 为 人 性 平等 或 相 近 , 每 个 人 都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需 要 和 可 能 , “ 人 皆 可 以 通 过 教 育 成 德 成 圣 ” 。 “ 有 教无 类 ” 指 的 是 不 分 贵 族 与 平 民 , 不 分 华 夏 与 夷 狄 , 只 要 有 心 向 学 , 人 人 都 可 以 入 学 受教 育 。 朱 熹 在 《 论 语 集 注 卫 灵 公 》 中 对 此 作 了 精 辟 的 解 释 , 他 说 : “ 人 性 皆 善 , 而 其类 有 善 恶 之 殊 者 , 气 习 之 染 也 。 故 君 子 有 教 , 则 人 皆 可 以 复 善 , 而 不 当 论 其 类 之 恶矣 ” 。
在 儒 家 的 教 育 实 践 中 , 孔 子 首 开 有 教 无 类 之 先 河 , 在 其 “ 弟 子 三 千 、 贤 人 七 十 二 ”中 , 有 来 自 于 不 同 国 界 , 不 同 出 身 的 学 生 。 贵 族 出 身 的 南 宫 敬 叔 、 司 马 牛 , 平 民 出 身的 颜 回 、 曾 参 , “ 野 人 ” 子 路 , 商 人 子 贡 等 , 孔 子 都 肯 接 受 他 们 为 自 己 的 学 生 。据 考孟 子 在 其 教 育 实 践 中 也 做 到 “ 来 者 不 拒 ” 。 汉 代 董 仲 舒 在 《 对 贤 良 策 》 中 , 严 厉 批 评 当时 官 僚 子 孙 袭 荫 , 富 人 捐 资 得 官 , 通 过 察 举 被 选 入 仕 , 因 而 造 成 人 才 缺 乏 的 现 象 , 建议 大 办 教 育 , 提 倡 “ 立 大 学 以 教 于 国 , 设 庠 序 以 化 于 邑 ” , 实 行 “ 量 材 而 授 官 , 录 德 而定 位 ” 。 唐 代 韩 愈 继 承 了 有 教 无 类 的 思 想 , 在 《 上 宰 相 书 》 中 , 他 要 求 统 治 者 兴 教 培 养人 才 , 爱 惜 人 才 , 不 拘 一 格 地 选 拔 人 才 , 在 他 看 来 , 十 步 之 内 , 必 有 芳 草 , 四 海 之 内 ,定 有 奇 秀 , 关 键 在 于 国 家 能 否 以 特 别 的 办 法 发 现 之 , 礼 遇 之 。 韩 愈 提 出 “ 圣 人 无 常门 ” , 主 张 不 管 其 门 弟 、 出 身 、 相 貌 等 如 何 , 只 要 学 有 所 成 , 就 可 以 为 人 师 表 。 儒 家 有教 无 类 的 思 想 为 历 代 教 育 公 平 奠 定 了 思 想 基 础 。
三
教 育 要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培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才 , 这 是 教 育 道 德 的 重 要 体 现 。 在周 代 教 育 发 展 中 , 把 教 育 目 标 定 位 于 培 养 文 武 兼 备 的 人 才 , 对 于 巩 固 和 发 展 周 政 权 起到 了 重 要 作 用 。 “ 国 之 大 事 , 惟 祀 与 戎 ” , 周 人 把 祭 祀 和 射 御 作 为 人 的 素 质 的 两 个 重 要部 分 。 为 西 周 建 立 , 周 王 征 犬 戎 、 灭 崇 国 发 动 了 多 次 战 争 , 为 扩 大 疆 域 , 打 通 道 路 武王 会 盟 八 百 诸 侯 , 伐 纣 灭 商 , 周 公 东 征 三 监 , 平 定 叛 乱 , 这 一 切 无 不 凭 借 强 大 的 军 事力 量 。 为 了 培 养 能 文 能 武 一 专 多 能 的 人 才 , 早 在 成 王 之 世 , 文 武 兼 备 的 “ 六 艺 ” 教 育就 已 经 形 成 。“ 六 艺 ” 指 礼 ( 政 治 ) 、 乐 ( 音 乐 ) 、 射 ( 射 箭 ) 、 御 ( 驾 驭 战 车 ) 、 书 ( 认 字 书写 ) 、 数 ( 算 术 ) 。 《 周 礼 地 官 保 氏 》 : “ 保 氏 掌 谏 王 恶 , 而 养 国 子 以 道 。 乃 教 六 艺 ,一 日 五 礼 、 二 日 六 乐 、 三 日 五 射 、 四 日 五 驭 、 五 日 六 书 、 六 日 九 教 。 ” 礼 、 乐 、 书 、 数是 习 文 方 面 的 教 育 , 其 中 又 以 礼 为 最 重 要 。 学 射 学 驭 , 意 在 习 武 , 以 培 养 贵 族 军 事 骨干 。 射 是 一 种 武 艺 , 它 是 培 养 人 才 的 主 要 课 程 , 即 使 国 王 在 少 年 时 就 要 学 习 掌 握 。 除了 射 以 外 , 还 要 学 习 殳 、 矛 、 戈 、 戟 的 使 用 , 加 之 弓 ( 射 ) , 称 为 “ 五 戎 ” 。 《 礼 记 月 令 》 : “ 乃 教 于 田 野 , 以 习 五 戎 ” 。 至 于 驭 , 更 是 一 种 不 可 缺 少 的 技 艺 , 平 时 、 战 时 都能 用 到 。 为 适 应 形 势 需 要 周 人 把 文 武 兼 备 作 为 培 养 人 才 的 重 要 方 面 , 也 是 选 拔 人 才 的标 准 。
纵 观 儒 家 教 育 家 的 教 育 理 论 和 教 育 实 践 ,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儒 家 学 派 继 承 和 发 展 了周 代 教 育 传 统 , 始 终 把 培 养 国 家 需 要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才 作 为 检 验 教 育 德 性 的 标 准 , 而 身体 力 行 , 付 之 实 践 。 孔 子 所 要 培 养 的 人 才 , 是 有 道 德 有 文 化 的 人 才 , 他 要 求 学 生 做 到“ 德 才 兼 备 , 能 文 能 武 ” , “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 忠 、 信 ” 。在 教 育 内 容 的 设 置 方 面 ,孔 子 继 承 和 发 展 了 西 周 “ 六 艺 ” 教 育 传 统 , 把 教 育 内 容 概 括 为 “ 六 书 ” 和 “ 六 艺 ” ,《 诗 经 》 、 《 尚 书 》 、 《 礼 仪 》 、 《 乐 》 、 《 周 易 》 、 《 春 秋 》 , 从 不 同 角 度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教育 。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数 , 则 偏 重 于 对 学 生 进 行 才 能 和 技 术 训 练 。 这 种 诸 德 兼 备 、文 武 兼 备 、 知 能 兼 求 的 教 育 内 容 充 分 体 现 了 孔 子 全 面 发 展 的 教 育 伦 理 思 想 。 西 汉 时 期 ,董 仲 舒 从 “ 独 尊 儒 术 ” 的 思 想 出 发 , 把 教 育 内 容 儒 学 化 , 主 张 以 六 艺 为 内 容 培 养 人 才 。他 认 为 各 经 所 起 的 教 育 效 果 不 同 : “ 六 学 皆 大 , 而 各 有 所 长 。 《 诗 》 道 志 , 故 长 于 质 。《 礼 》 制 节 , 故 长 于 文 。 《 乐 》 咏 德 , 故 长 于 风 。 《 书 》 著 功 , 故 长 于 事 。 《 易 》 本 天地 , 故 长 于 数 。 《 春 秋 》 正 是 非 , 故 长 于 治 人 。 ”韩 愈 继 承 儒 家 教 育 全 面 发 展 的 思 想 ,力 推 “ 先 王 之 教 ” , 也 把 “ 六 艺 ” 作 为 教 育 内 容 , 而 且 赋 予 了 时 代 的 新 内 容 。 儒 家 教 育的 全 面 发 展 的 教 育 目 标 , 适 应 了 社 会 的 需 要 , 对 于 发 挥 教 育 对 社 会 的 推 动 作 用 具 有 深远 的 历 史 意 义 。
综 上 所 述 , 在 对 周 代 教 育 伦 理 与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进 行 对 比 研 究 中 ,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博 大 精 深 的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来 源 于 周 代 教 育 , 周 代 教 育 是 我 国 传 统 教 育 伦 理 的 源 头 , 对于 我 国 传 统 教 育 伦 理 有 着 奠 基 和 作 用 。
参 考文 献 :
[ 1] 杨 汝 福 西 周 教 育 之 特 点 及 联 想 [ J] 河 池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1996 (4) : 44 -51
[ 2] 汪 明 芳 中 国 传 统 教 育 历 程 、 思 想 特 征 及 其 现 代 启 示 [ J] 淮 阴 工 学 院 学 报 2001 (3) :24 -26
[ 3] 程 二 行 造 士 选 士 命 士 [ J] 湖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1 ( 1) : 1 -9
[ 4] 耿 有 权 儒 家 教 育 伦 理 研 究 [ M] 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8 99-105
[ 5] 《 经 学 理 窟 义 理 》 张 载 集 [ M]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1978 274
[ 6] 杨 伯 俊 春 秋 左 传 注 [ M]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1990 166
[ 7] 孙 培 青 中 国 教 育 史 [ M] 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 32
[ 8] 孙 培 青 中 国 教 育 史 [ M] 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 119
[ 9] 孙 培 青 中 国 教 育 史 [ M] 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