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习“七一”讲话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党史学习和教师教育迈上新台阶

2021年11月01日 10:47  点击:[]

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作为根本要求,把回应党的号召、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作为时代使命,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党建研究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七一”重要讲话;红色师范;党史党建研究;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21)09-0003-05)


百年华诞,举国欢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刻总结百年党史蕴含的经验和启示,并围绕新征程、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校广大干部师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营造学史知史、爱党爱国的浓厚氛围,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之“钙”和强大的行动力量。

一、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红色师范”新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历程、总结了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民族精神的鲜红底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革命理想、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远大志向,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苦难到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命运转折,使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敢于牺牲、敢于奋斗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红色基因成为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始建于1902年,百余年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形成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师范”。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讲授《唯物史观》等课程,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7月,北师大人李达、刘仁静作为“一大”代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秋,中共北京西城支部成立,这个支部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党员为主组成,是北京地区较早成立的两个支部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五个支部之一,支部成员缪伯英同志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位女党员。[1]在五四运动中,北师大人从策划到组织实施,一直走在最前头,其中数学系学生匡互生因火烧曹宅而名垂史册。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到1937年为抗日西迁成立西北联大,北京师范大学在争取民族解放、保存教育火种、赓续中华文化的大业中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铸就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的光荣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不久前,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的名单中就有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黄文秀。这些北师大人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也彰显了北京师范大学“红色师范”的独特精神气质。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生动的教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北京师范大学共有500多名学生参与鸟巢的文艺演出和天安门广场的庆祝大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担任了庆祝大会广场活动总导演和文艺演出的执行总导演,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了一场生动的红色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举办“红色师范百年传承”展览、“信仰之光——庆华诞学党史”晚会等主题活动,组织“学党史忆初心”“百年青春心向党强师工程青年行”等暑期学习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和干部继承革命传统,牢记“国之大者”,传承理想信念和红色基因,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二、弘扬建党精神,打造党史研究新平台

伟大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滋养,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不竭动力。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伟大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用32个字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具体阐释,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理想感召。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要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激励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坚持正确方向,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实干品格,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正是由于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只有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才能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意志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具备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鲜明品格,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当前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共产党人更要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和重大风险,克服前进中的阻力,进行具有历史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体现的是价值导向,党性与人民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李大钊曾指出:“这个团体(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3],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属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而生、由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伟大建党精神穿越百年、历久弥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对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做好党史党建研究,是弘扬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北京师范大学较早系统地建设党史学科,1958年就建立了中共党史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高校中共党史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又获得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推动全国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党史党建重大问题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整合党史党建研究的优势力量,于2021年7月成立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也将进一步夯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根基,为“三全”育人、资政育人提供理论支撑。下一步,学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凝聚校内外党史党建研究人才,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讲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广大青年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回应党的号召,推动教师教育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九个必须”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深刻阐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领导核心、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向全体党员发出郑重号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始终坚持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守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初心使命已深深融入党的基因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伟大贡献,突出体现在引领中国人民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备受奴役的苦难命运,解决了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幸福未来。在新的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汇聚起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

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动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四有”好老师和各类创新人才。2020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文卫体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强师计划”建议,即在“十四五”期间,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10所左右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832个脱贫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领域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积极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建议,这是对全体北师大人的莫大鼓舞,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讲话精神,在教师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形成了从招生、培养、到输送、再到职后支持、教育研究诊断的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这套组合拳称为“强师工程”,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招收和培养定向就业师范生。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设立了“志远计划”,按照“省来县去”原则,首批录取了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的147名学生,这批学生毕业后将在县级中学任教不少于6年,以振兴当地基础教育。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优师计划”,逐步推进学校招生规模向832个脱贫县所在省份扩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二是强化终身支持和帮扶,筹资实施“启航计划”。学校为“启航计划”学子构建“奖励-跟踪帮扶”的全过程就业帮扶机制,2020年,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有了较大增长,是过去5年平均数的2倍。三是深入落实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将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探索“线上+线下”“能力+学历”的培训模式,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打造教师培训提升体系。2020年,学校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牵头搭建了“强师在线”公益平台。当前,正在努力整合600余所高师附属学校资源,并向贫困县教师公益开放。四是系统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为进一步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新型智库的作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对832个脱贫县的基础教育进行跟踪监测、评价、深入研究和把脉诊断,为国家精准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五是创新形式做好公益行动和奖励计划。持续建设好广大教师互帮互助的成长共同体——“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经过6年发展,目前在“中国好老师”网络平台进行注册的中小学校有6600余所,注册教师共44万余人。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还面向“优师计划”毕业生和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教的校友开展“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进一步弘扬“四有”好老师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四、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对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回答,为党制定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科学标定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根据中组部最新党内统计,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86.4万个。党自身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全球影响力日益明显。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目前,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征程。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对标“四个服务”,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一是聚焦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北京师范大学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未来学校发展的重点难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突出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力争实现北京师范大学“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发展目标、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聚焦巡视整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筹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国家专项审计、校内巡察、党建督查等工作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对新一轮中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从改革发展全局为师生办实事。三是聚焦民生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为师生办实事”清单紧紧围绕民生工作,比如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识别和干预,以及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设启动专项计划,开展面向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切实解决学生最为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推进校园修缮、装修工作,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学生住宿环境;拓宽学校网络出口带宽,降低学生校园网资费,建设教师数据中心,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务信息发布和沟通平台、优化学生证件管理流程、实现本研学生学籍材料自助打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等等。四是聚焦治理体系建设。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出台学部院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深化综合改革,出台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坚持党管干部,研究制定学校《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出台学校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任务分立及经费分立实施细则,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北京师范大学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英.北师大党组织是如何创建的[N].光明日报,2011-06-15(11).

[2]人民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1)[2021-09-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701/c1024-32146259.html.

[3]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4.

[4]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31)[2021-09-01].http://www.xinhuanet.com/2021-03/31/c_1127278288.htm?ivk_sa=1023197a.



上一条:吴毅教授应邀来我院作抗美援朝战争讲座 下一条:“青铜器系列讲座”第3期在我院顺利举办

关闭

宝鸡文理学院 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