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晚,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助理馆员闫凡老师应邀来到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作了题为《写实与幻想的艺术交融——商周青铜器纹饰赏析》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政法学院研究生平静同学主持,政法学院哲学专业、思政专业以及历史学院部分学生参加。
首先,闫凡简单阐述了青铜器纹饰的定义、起源、意义及研究史。随后,介绍了青铜器纹饰的分类和演变。关于青铜器纹饰的分类,主要有动物纹饰、人物纹饰和几何纹饰三个方面;关于青铜器纹饰的演变,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即:滥觞期——商代早期、过度期——商代中期、鼎盛期——商代晚期及衰落期——西周。

其次,着重对动物纹饰中兽面纹(饕餮纹)在这几个时期纹饰线条由粗到细、花纹由简到繁及兽角的变化等作了详细说明,尤其对商代晚期即从殷墟一期到殷墟四期兽面纹的演变说明尤祥。
最后,政法学院研究生胡莲对本次讲座内容作出总结,并提出了她对于青铜器纹饰的看法:始于纹饰,而不止于纹饰!并认为,本场讲座有助于引导同学们在把握纹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青铜器纹饰的学术价值。青铜器纹饰对于文物断代、对于探索古人审美理念及其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报告会结束后,闫凡与与会同学就青铜器纹饰交换了意见。本次报告会加深了同学们对青铜器的纹饰的认识,特别是其中丰富的动物型纹饰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政法学院 文/刘小许、李羽东 图/胡佳薇 审核/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