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陕西省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张舜典的著作《鸡山语要》以及冯从吾的《关学编》及其续编和《凤翔县志》等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张舜典的哲学思想特点,认为他和冯从吾关系莫逆,互相讨论学术并同在关中书院讲学,是明末关学大儒。
[关键词] 明代哲学 关学 张舜典
[分类号] B248.99
张舜典,字心虞,号鸡山,明代陕西凤翔陈村镇人,大约生于1557年,逝于1629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选开州(今属河南)学正,历官湖北鄢陵县令,后辞官讲学,明天启元年(1621),升兵部武选员外郎,辞不赴任。“自诸生(秀才),即潜心理学,受知督学德清敬庵许公”。 ① 敬庵就是理学名儒许孚远的别号,张舜典中举后,自叹:“斯理不明,世即我用,我将何以为用?” ①“仍裹粮南从敬庵学,因交江右邹南皋(元标),常州顾泾阳(宪成)二先生,其他缘途明儒,往往造访,以资印证,遂洞见明德识仁之旨。” ① (王心敬《关学续编》卷一“鸡山张先生”) 张舜典的著作有《致曲言》、《明德集》二卷,清代康熙戊辰年(1688),周至李顒节录选编为《张鸡山先生语要》,由当时督学许孙荃资助刊行。今存民国二十四年(1935)陕西通志馆《关中丛书》刊本,邵力子题为《鸡山语要》,分别收藏在陕西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西安市文物局古籍室,其他地方也有流传及收藏。
一、东冯西张,莫逆之交。
《鸡山语要》许孙荃《序言》称:“有明关学,继文简公(吕柟)而起者,长安则有冯少墟先生,岐阳则有张鸡山先生,二公生同时,东西相望,与往复辩论,倡明斯道,学者景从,一时称极盛焉!” ②张舜典从南方求学回到陕西时,冯从吾正辞官在长安(今西安)讲学,“当事者为建关中书院,乃深与订交,时时商证道术离合异同之故,称莫逆焉!” ② 冯从吾在学术上恪守程颐、朱熹家法,张舜典则学主明道,明道是程颢的别号。据冯友兰先生研究:程颢、程颐兄弟学术思想有别,程颢开启了道学中的心学一派,而程颐开创了理学一派。③张舜典以为“学圣人之学,而不知以本体为工夫,最易蹈义袭支离之弊,与冯(从吾)先生意见微别,然先生心重冯(从吾)先生规言矩方,而非同执吝意见,冯(从吾)先生亦重(张舜典)先生之透体通彻,而不类剖藩决篱,故自此冯(从吾)先生有述作,多先生为之序首焉!” ② 今冯从吾《关学编》有张舜典《后序》一篇:“夫天覆地载,日照月临,凡有血气,莫不有性命,而道在焉。道在而由之、知之,则学在也。奚独以关学名也?《关学之编》,少墟冯侍御为吾乡之理学作也。吾乡据天下之西北脊,坤灵淑粹之气自吾乡发,是以伏羲画卦,西伯演易,姬公制礼,而千万世之道源学术自此衍且广矣。子曰;‘文不在兹乎?’,又曰:‘吾其为东周乎!’,则西方圣人发挥旁通,东方圣人怀而则之,其揆一也,此载在《诗》、《书》,无庸复赘。故此编惟列孔子弟子四人、横渠先生而至今,无不考而述焉。故不载独行,不载文词,不载气节,不载隐逸,而独载理学诸先生,炳炳尔尔也;不论升沉,不计崇卑,而学洙、泗,祖羲、文者,无不载焉。少墟之用心亦可谓宏且远矣!不然,自张、吕诸
-------
作者简介:李均宏,长安大学图书馆馆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数字图书馆方向工程硕士在读研究生。大儒而外,如不列于史册,则堙灭而无闻,后死者恶得辞其责也。书成,人无不乐传之。然则,是学也,果何学也?诵是编而印诸其心,即心即学,即学即羲、文、周、孔未见有不得
者。奚止论关中之学,即以论天下之学,论千万世之学可也。万历岁次己酉正月人日,后学岐阳张舜典书于澶渊之闇然亭。” ①万历己酉年是公元1609年,由此可证:冯从吾《关学编》编定于1608年。张舜典与冯从吾互相讨论学术,冯从吾因而成《辨学录》一卷,当时学者当作研究理学的学术指南。张舜典在凤翔陈村镇“即家为塾,与有志士究极学旨,不间寒暑。时少墟先生尚居里第,学会益盛,而先生则主盟岐阳,而从游亦众,一时有‘东冯西张’之称。学者尊之,不敢轩轾焉!” ①(王心敬《关学续编》卷一“鸡山张先生”)据《凤翔县志》记载:张舜典晚年在陈村镇即家为塾,创办书院,聘请教师,购置经典,广招生徒,培养造就了一批人才。
二、《鸡山语要》思想内容简介
《鸡山语要》有校刻者宋联奎等跋语一篇:“右《鸡山语要》,乃清初学使许公孙荃得明凤翔张心虞先生所著《致曲言》、《明德集》二种,经李二曲征君订正改题斯名,合梓以行世也。迄今二百余年,关中屡遭兵燹,原刻苦不可得,幸绍兴邵公力子开府秦中,藏有抄本,首载许、李两序,又《致曲言》原序、自序各一,其《致曲言》书目下注‘节录’二字,殆二曲序中所谓摘其确且粹者欤!” ②可知此书是根据邵力子先生收藏的抄本翻印。《致曲言》原序乃天启元年仲春河汾辛全所作。张舜典《致曲言》自序云:“夫圣,诚而已也。然有诚者,有诚之者,天人之殊也,天道为不思不勉,非所易及,其次则致曲而已。是故学利困勉,致曲之人也;学问思辨笃行,致曲之功也。曲之为言:微也、隐也、委也、尽也、一徧也,曲而能诚,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也。不忍觳觫怵惕于入井,不受不屑于呼蹴,皆曲之发、诚之端也。于此致之,则为仁义,于此致之,则为至诚。故洙、泗设教,多致曲之功焉。” ②朱熹说张载语“横渠之学,是苦心得之,乃是致曲,与伊川异”之语,朱熹并且比较说:“明道之学,从容涵咏之味洽,横渠之学,苦心力索之功深。” ④(《宋元学案》卷十八《横渠学案下》)“致曲”出自《礼记·中庸》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四书章句集注》:“致,推致也。曲,一偏也。窃以为朱子此注,未必洽,似不如郑玄注。郑玄注:“致,至也。曲,犹小小之事也。孔疏:“曲,谓细小之事。言其贤人致行细小之事不能尽性,于细小之事能有至诚也。”王缁尘讲述的《四书读本》解说“其次致曲”:是说贤人对于微细的事情,都用心去做,一点不放松,就能做到诚字的地步。张舜典又说:“輓近世学者好言本体,而忽略于工夫,窃恐于诚之至诚无当也。余赋性不敏,少亦有志于学,中间为文辞所溺,俗务所累,后又为异说所乱者,亦复数年。今愤然而力为致曲之功,又恐年运而往矣!余心恒戚戚焉。然幸与二三君子游,且天启其衷,亦稍稍有闻,自不敢怠且弃也。于是勉强学思,或于谈论间,或于读书间,或于清夜静坐间,偶有一得,恐复遗忘,辄笔记之,僭窃为致曲之助。若同志君子,览而教之,则鄙人之愿莫大矣!后有所得,俟续录之。万历戊申仲春岐阳张舜典书于澶渊之闇然亭。” ②张舜典强调的儒家修身养性的工夫实践,也是躬行礼教的关学传统。从序言时间可推知《致曲言》与《关学编》同时编定于1608年。
《致曲言》是张舜典修身讲学的心得体会语录。开篇即说:“圣学工夫只是慎独,慎独不止人所不知,人所不见,虽鬼神亦窥测不破。慎独即是惟精惟一之旨,即独之廓然,便是中中之发,便是知止等工夫。不倚见闻,不靠知识,盹盹其仁,渊渊其源,浩浩其天,故曰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至诚诚之,同此一般,机巧天人,初无二理。②”慎独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境界,是儒家“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的修身目标。又说:“心不为形役,理不为势移,此之谓大丈夫。”“有事时人多逐物,无事时人多著空。惟敬以直内,义之方外,则无此二病。总之在隐微中体贴久,久自有得处。”“自处贵清冷,接人贵温和。”“大抵学术要正,规模要大,立志贵坚,用力贵深,性情以平,气象以和,敬其主宰,义其顺应,其庶几乎!”“《东铭》学者入道之门,读之则知敬以修身。” ②张舜典在“《致曲言》中多发明即工夫以全本体之旨,而实发明即本体为工夫之旨”。( 王心敬《关学续编》卷一“鸡山张先生”)所谓本体,就是儒家希圣希贤的终极信仰,工夫就是成圣成贤的修养路径。张舜典具体指导学者说:“凡人立志,须要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气象方好。如何得如此,只是不贪富贵,不厌贫贱,便能日向上去。”“学者要洒脱不是放肆,要敬慎却不是拘束,惟识得仁了无此病。”“精神要凝聚不要昏散,惟慎独是凝聚之方,夫然后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门论学辟乡愿,论政辟伯术,此其大概,此二者皆心不正、意不诚也。” ②王心敬评论说:“盖一生论学不执一成之见,入主出奴,而大旨则归重明道一脉。故其论教人每即下学日用绳墨,而指示上达尽性至命之脉络,不厌谆复也。” ①张舜典学术思想偏重陆、王心学“学者须先识仁”之旨,认为只有先达到“仁”的精神境界才能做到“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道学修养工夫。
《明德集》包括论文、语录、诗歌、书信、传记、赞铭等,主要发明“体用一源”之旨。宋联奎等跋语有“《明德集》颇采冯少墟集中语,先生与少墟同受知于提学许公孚远,交亦最契,能近取譬,以资印证,理故然也。” ②今查《明德集》,确实有张舜典与关学大儒唱和诗文和论辩书信,但主要内容仍然是其论道之语。其原标题为《明德集大旨总论》,署名“岐阳张舜典著”。第一篇《首叙宗旨》说:“稽古论学之旨多矣,而此独以明德标宗,何也?盖天之明命,即人之明德,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至德,非明德而何?故《书》曰‘克明峻德’;《诗》曰‘予怀明德,有觉德行’;《易》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曰‘通神明之德’,又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道,贞夫一者也’;《大学》首提宗以立教,曰‘明明德’,又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此今日论学所以以明德标宗,不杂别旨,非意之也,述千圣之学统也。” ②解说他以“明德”标宗立说的理论根据。接下来又说:“试观于人心孩提之不学不虑,圣人之不勉不思,炯炯一念而无念,昭昭于心目之间,蔽之不能昧,扰之不能乱,减之无所损,增之无所益。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非明德而何。曰知仁、曰中和、曰至诚、曰至善、曰一贯、曰浩然之气,皆此明德之异名耳!后儒有以主静立极立宗者;识仁定性立宗者;存心致知立宗者;先立乎其大立宗者;心之精神为圣立宗者;以自然立宗者;以致良知立宗者,近又有修身知止立宗者,其为物不贰立宗者,非不各有所见,各有所得,终不若尊圣经,论圣学,祖述归一之有据也。此集所以立明德为宗。” ②他强调“明德”是儒家修身养性的终极信仰和目标,也是道德的总和与全称,自信他以“明德”标宗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因而他说:“立此明德为宗,使人有所归依,有所向趋,心不妄用,意不他适,功不杂施,单刀直往,不生疑虑,不执一偏,简而易,直而自然,不虚伪,不变易,为可进修,途不迷也。” ②
第二篇《论明德体用及工夫深造》说:“夫何谓之明德,德谓心之良能,明谓心之良知,一体而二名。是明德者,本性之尊称,即本性之实际也。非从外来,乃自有之自然、天然,不待学习,不烦拟议,即天而天,即地而地,即人而人,即物而物,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夭寿不贰,分定故也。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统之为明德,分之为仁义礼智。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此明德即天则也。能明之则为贤为圣,不能明之则为愚为狂。故先知知此也,先觉觉此也。” ②这里充分表现了张舜典深受“陆王心学”影响的哲学特征。“明德”既是上天的法则,也是做人的道理。只有明德才是人的真正本性,不能明明德的人非狂即愚,不能算是真正的人。冯友兰先生说:“概括起来说,道学从人生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归总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人,一个是怎样做人。” ③张舜典的学说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他认为明明德之人才是人,慎独践礼所以做人。即人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又要脚踏实际,平凡做人,言行有益于社会人生。
“明德”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张舜典解释说:“明谓自明明物,明尽遍照,即明为德,惟德本明,一性之妙耳!”“明德无内无外,无人无己,无远无近,无声无色,无可无不可,无名无字,若执一以求之则不得,以言语文字求之则不得,离言语文字求之亦不得,以见闻知觉求之则不得,离见闻知觉求之亦不得,默而识之,始露端倪。” ②这里反映了陆、王心学派别深受佛教禅宗影响的神秘主义的唯心思想倾向,张舜典的“明德”接近佛教“般若”思想,不过其来源于儒家经典,采用佛教思辩方法而反对其思想内容而已。他说:“明德以新民,非明德之外别有至善。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于格致诚正密其功,于慎独持其要,于未发见其本,于发而中节妙其施,此复性之大旨,千圣之密藏乎!”又说:“能摄能照,无体无质,有如水火,明德之谓也。”则“明德”是一种神秘的精神体验。
怎样才能“明德”?其论《明德体大而用广》章言:“学者欲明之,以复其初,第一要立志,寻师友,读性理之书,要信得及,知得真,息一切妄念杂想,要有宗趣,要有法门,要有工夫,要有结果,以造到极至之地,总之即本体以为工夫,由工夫以复本体,不欲速不助长,惟善学者能修思以得之。其次第详密之功在《大学》;其直截易简之功在《中庸》;其散说指点锻炼之功在《论语》、《孟子》;其精微透底之旨隐隐发于《周易》之《系辞》,而《书》以启其端,《诗》以发其兴,《礼》以履其实,然《大学》乃孔门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这里指示初学者的入学门径。具体方法是“明德是体,明明德是功,非即本体以为工夫乎?显证默悟,不用意见凑泊,气魄支持,格套拘泥,要将种种嗜好,种种贪著技能,种种凡心习态一切斩断,令干干净净,无纤毫夹杂,夫是之谓洗心斋明。”“以心性为本体,以诚敬为工夫,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极则,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② 强调修养工夫要终生坚持。“明明德”之后是什么样呢?张舜典说:“有粹然之养,有卓然之识,有皭然之守,有特然之节,此之谓真人品。无驰于功利,无堕于玄虚,无溺于辞章,无夺于毁誉,此之谓真学问。” ②
三、张舜典关学地位研究
关学是宋明理学思潮中由张载创立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学派,是宋元明清时代今陕西关中的理学(即道学或新儒学)。关学创始人是北宋时期陕西眉县人张载,张载去世后的金元时期关学衰落。明代中后期关学中兴,名儒辈出,高陵吕柟(泾野)有振起续绝之德,长安冯从吾“盖统程、朱、陆、王而一之,集关学之大成者”。(《关学续编》“柏景伟小识”)而“从(张舜典)先生学者,其人甚众,以西方风气之纯茂,兼先生提倡之纯恳,力行实践,应多其侣,而以地远代移,记载无征,此亦文献之一憾也夫!”。①(王心敬《关学续编》卷一“鸡山张先生”) 张舜典好学深思,自创新说,并曾在关中书院主讲教学,有赞襄役助冯从吾之功。《鸡山语要》中收录有张舜典《寄怀关中书院允执堂诸同志》诗:“圣学原来在此中,虞廷允执是参同。危微本体须明辨,精一工夫要浑融。悟后盈眸皆妙理,醒来举躅尽真功。自从别我同心后,谁为区区一启蒙。”《鸡山语要》中还有张舜典写给冯从吾以及其他关学学者的多份书信,张舜典在书信和诗歌唱和中孜孜不倦地讨论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阐发慎独、明德等修养工夫,其为一代关学宗师的地位不容置疑。
冯、张二人的学说思想深刻影响了周至李顒,并通过李顒的继承和发展,使关学思想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关学续编》载:“李顒年十七,得《冯少墟先生集》读之,恍然悟圣学渊源,乃一意究心经史,求其要领。”《鸡山语要》李顒所作的《引》中说:“凤翔张鸡山先生,明季理学真儒也。深造自得,洞彻大原,与长安冯少墟先生同时倡道,同为远迩学者所宗。横渠、泾野而后关学为之一振,两先生没而讲会绝响,六十年来,提倡无人,士自辞章记诵之外,不复知理学为何事?两先生为何人?间有知冯先生者,不过依稀知其为冯侍御,冯司空,有遗书。先生位卑而地僻,并其姓字,亦多茫然。公肃然而起仰,退而躬诣先生之故里,建坊表彰,访其后裔,得先生所著《致曲言》、《明德集》示余,余窃不自揆,僭为订正,摘其确且粹者,勒为斯编,更题曰《张鸡山先生语要》,滴水可以识全海。公亟捐俸梓行,俾芜没余名托以弗坠,可谓先生后世之子云矣!公政崇风教,加意理学,行部所至,寤寐名贤,存者式庐,没者阐扬,表前修,风后进,启佑关学之意甚盛。读斯编者,诚勃然思愤,于辞章记诵之外,知所从事,庶不负公杀青之意!而关学坠续可以复振,实百二河山之幸也。区区敬拭目以望。康熙戊辰孟春周至后学李顒题。” ②李顒恭维许孙荃扶持理学之德,高度肯定张舜典的关学地位,指出他和冯从吾不分伯仲,同为关学大儒。
参考资料:
① [明]冯从吾 《关学编》(附续编) 陈俊民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1987.9
② [明]张舜典《鸡山语要》[清]李顒/编 陕西通志馆《关中丛书》刊本 1935
③ 冯友兰 《冯友兰选集》陈来/编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5
④ 陈俊民 《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4
⑤ 王缁尘 《四书读本》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 1986年6月第1版